欢迎来到防爆云平台! 客服电话: 400-069-6169

注册  |   登录

粉尘爆炸危险区域防爆电气设备选型指南与法规解析

2025-08-26 来源:防爆云平台--防爆产业链一站式O2O综合服务平台【官网】 浏览 18 次

筑牢安全防线:粉尘爆炸危险区域防爆电气设备选型指南与法规解析

在石油、化工、煤炭、粮食、饲料、金属加工(如镁粉、铝粉)、纺织、木材加工等行业中,粉尘爆炸是一个巨大且常被低估的风险。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往往威力更大,且易产生二次甚至多次爆炸,破坏性极强。在粉尘爆炸危险区域内,一个微小的电火花或过热的设备表面就足以引发灾难。因此,正确选择和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是构建本质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系统讲解粉尘环境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注意事项,并阐明其背后的法规和技术依据。


一、 核心原则:理解防爆的根本目的

防爆电气设备选型的核心目的,并非防止设备自身爆炸,而是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行或指定的故障条件下,不会成为点燃周围爆炸性环境的点火源。这意味着设备需要通过特殊的设计,来消除或隔离产生的电火花、电弧和危险高温。

二、 选型核心注意事项

选型绝非简单地购买一个标有“防爆”字样的产品,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决策过程。必须遵循以下步骤和要点:

1. 明确危险场所分区(Zoning)
这是选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分区决定了所需设备的防爆保护等级。根据国家标准,粉尘环境分为三个区域:

  • 20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以云状持续出现或长期存在,数量足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区域。(例如:粉尘容器内部、储料仓内部、连续除尘的风管内)
  • 21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偶尔会产生可燃性粉尘云,足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区域。(例如:粉尘装卸点、搅拌机、粉碎机周围)
  • 22区:在异常条件下,设备中的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粉尘层可能出现且厚度足以在扰动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区域。(例如:粉尘袋存放区、远离泄漏源的厂房角落)

选型对应关系:区域数字越小,危险性越高,对设备的要求就越严格。

  • 20区:必须选用 Da 等级的防爆设备。
  • 21区:可选用 Da 或 Db 等级的防爆设备。
  • 22区:可选用 DaDb 或 Dc 等级的防爆设备。

2. 依据设备保护级别(EPL)选择
设备保护级别(Equipment Protection Level)是全球通用的标识,它清晰地定义了设备固有的防爆保护水平,与区域划分完美对应。

  • Da:具有“很高”的保护级别,在20区使用。
  • Db:具有“高”的保护级别,在21区使用。
  • Dc:具有“加强”的保护级别,在22区使用。
    选型时,必须确保设备上铭牌标注的EPL等级(如Db)高于或等于该危险区域所要求的最低等级。

3. 选择合适的防爆型式
针对粉尘环境,主要有以下几种防爆型式,其铭牌上会标明如“Ex tD”、“Ex iD”等:

  • 外壳保护型 “Ex tD”:这是最常见的形式。其原理是通过坚固的外壳将粉尘隔绝在外,并限制外壳表面的最高温度,即使内部产生火花,也无法点燃外部环境。需特别注意设备的防护等级(IP代码),通常要求 IP6X(完全防尘)或至少 IP5X(防尘)。
  • 本质安全型 “Ex iD”:通过限制电路中的能量,使其在任何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足以点燃爆炸性环境。常用于测量、监控、通信等低功耗设备。
  • 正压保护型 “Ex pD”:在外壳内通入保护性气体(如洁净空气),并保持内部压力高于外部,从而阻止粉尘进入。
    选型时, 需根据设备类型(如电机、灯具、控制箱、传感器)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防爆型式。

4. 关注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T值)
设备在运行时,其外壳表面温度必须始终低于所处环境中粉尘云的
点燃温度或粉尘层的阴燃温度的 2/3。这是一个硬性安全边际。
设备会按最高表面温度进行分组,通常用“T”加数字表示,如T85℃, T100℃, T135℃等。必须查明现场粉尘的点燃温度,并选择表面温度组别更低的设备。例如,如果粉尘云点燃温度为270℃,那么2/3约为180℃,应选择表面温度组别不高于T135℃的设备。

5. 设备材质与粉尘的适应性
设备的外壳材质不能与现场的粉尘发生化学反应,以免被腐蚀或影响防爆性能。例如,在潮湿且有镁粉、铝粉等活泼金属粉尘的环境中,应避免使用铝制外壳(除非有特殊处理),因为铝与镁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 Thermite reaction(铝热反应)。

6. 正确的安装与维护
选型正确但安装维护不当,同样会带来巨大风险。

  • 电缆引入装置:必须使用与设备防爆型式匹配的合格防爆挠性管、格兰头(电缆密封接头),确保接口处的防爆密封。
  • 接地:良好的接地是防止静电积累和电磁干扰的基础。
  • 定期维护:设备表面的粉尘堆积会影响散热,导致表面温度升高,必须定期清理。同时要检查密封圈是否老化、紧固件是否松动,确保防爆完整性。


三、 主要法规与标准依据

企业在进行选型和安全管理时,必须遵循以下具有强制或指导效力的法规和标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从根本上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使用不符合防爆要求的设备即属违法。
  2. GB 15577-2018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这是中国粉尘防爆最核心、最全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它详细规定了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划分、防爆措施、设备选择、安全管理等全方位要求,是企业必须遵守的底线。
  3. GB/T 3836 系列标准《爆炸性环境》: 这一系列标准(等效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60079系列标准)是防爆电气设备的技术圣经。其中:
  4. GB/T 3836.1 规定了通用要求。
  5. GB/T 3836.31 专门针对“由可燃性粉尘环境用设备”的防爆型式“tD”做了详细规定。
  6. GB 12476 系列标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虽然部分内容正逐步被GB/T 3836系列替代和整合,但它仍是重要的历史性和参考性标准。
  7. 《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明确将“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标准的要求”列为重大事故隐患,一旦查出,企业将面临停产整顿等严厉处罚。

结论

在粉尘爆炸危险区域,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是一项严肃的技术和法律工作,绝不能凭经验、图便宜。企业必须:

  1. 科学分区:准确识别和划分20、21、22区。
  2. 合规选型:严格依据EPL等级(Da/Db/Dc)、防爆型式(tD/iD等)、温度组别(T值)和防护等级(IP)进行设备采购。
  3. 规范施工: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确保防爆完整性。
  4. 严格管理:建立台账,定期进行检查、清理和维护。

唯有将技术措施(正确选型)与管理措施(法规执行、日常维护)紧密结合,才能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从根本上遏制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