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安全卫士失守:防爆电气设备进水的危害、应对与预防
在爆炸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是所有安全措施中的关键一环。然而,水或潮气的侵入,会从物理和电气两个层面摧毁这道防线。
一、 进水的主要危害:远超你的想象
-
直接电气故障
-
短路、漏电:最直接的后果,导致设备跳闸、烧毁,影响生产。
-
绝缘性能下降:潮气会降低内部元件和线路的绝缘电阻,即使暂时不短路,也会为日后运行埋下隐患,并可能引发漏电火花。
-
-
防爆性能失效(核心风险!)
-
隔爆型(Ex d):进水会导致其精密的隔爆接合面急速锈蚀。锈蚀会改变接合面的间隙宽度和长度,使其失去冷却和熄灭火焰的能力。一旦内部发生爆炸,火焰会传播到外部,引发灾难。
-
增安型(Ex e):水分会破坏其增强的绝缘性能,导致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缩短,极易产生电火花。
-
外壳防护等级(IP)失效:进水意味着设备无法达到标称的IP防护等级(如IP65),其密封结构已受损。
-
-
设备腐蚀与寿命缩短
-
内部金属件(如端子、线圈、电路板)发生电化学腐蚀,导致接触不良、电阻增大、过热,最终使设备提前报废。
-
-
潜在点火源的形成
-
设备内部因进水形成非正常的电流通路,可能产生局部高温或微小的电火花。在设备失爆的情况下,这些点火源与可能侵入的可燃气体接触,爆炸事故一触即发。
-
二、 进水的主要原因
-
密封系统失效
-
密封圈老化、开裂:长期处于高温、油污或紫外线环境下,橡胶密封圈会失去弹性。
-
电缆引入装置(格兰头)未拧紧或密封圈缺失:这是最常见的进水点。
-
隔爆接合面损伤:磕碰、划伤导致接合面不平整,无法有效密封。
-
未使用的引线口未用金属盲塞封堵:用塑料堵头或胶泥临时封堵是严重违规。
-
-
防护等级(IP)选型不当
-
在户外或需要冲洗的区域,选用了防护等级不足的设备(如IP54),无法抵御喷水或暴雨的侵入。
-
-
安装与维护不当
-
设备安装倾斜,导致排水孔变为进水孔。
-
维护后未按原样恢复密封,螺栓未按对角线顺序和规定力矩拧紧。
-
-
环境因素
-
昼夜温差大导致箱体内外气压变化,呼吸作用将潮湿空气“吸入”设备内部,形成凝露。
-
三、 发现进水后的紧急处理措施
安全第一!立即执行以下步骤:
-
立即停电、隔离:
-
严禁带电操作! 立即切断该设备的上二级电源,并执行“上锁挂牌”(LOTO)程序,防止他人误送电。
-
将进水设备与系统完全隔离。
-
-
设置警戒区:
-
在设备周围设置警戒线或警示牌,提醒人员这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源。
-
-
报告与评估:
-
立即向主管领导和安全部门报告。
-
由专业的防爆电气技术人员对进水程度和设备损坏情况进行初步评估。
-
四、 检修与恢复流程
注意:以下工作必须由合格的专业人员执行。
-
彻底干燥:
-
将设备转移到安全、干燥的维修场所。
-
打开外壳(注意保护隔爆面),用无水酒精清洗电路板和多处,并用低于60°C的热风或放入干燥箱内缓慢、彻底地烘干所有部件。严禁用高温烘烤!
-
-
全面检查与测试:
-
隔爆面检查:仔细检查所有隔爆接合面是否有锈蚀、坑痕、划伤。轻微锈蚀可用煤油和非金属刮片清理,严重损伤需由专业厂家修复或报废。
-
绝缘测试:使用兆欧表全面测量所有导电回路对地及相互间的绝缘电阻,必须达到规范要求(通常≥1MΩ)。
-
元件检查:检查端子、线圈、开关等是否有腐蚀、烧灼痕迹。
-
密封件更换:必须更换所有密封圈、格兰头密封件,确保其弹性完好。
-
-
防爆性能验证:
-
检修完成后,必须由专业人员确认设备的防爆完整性已恢复。
-
对于损坏严重的设备,最安全的选择是返厂维修或直接报废更换,切勿因小失大。
-
-
恢复运行:
-
经全面检测合格并记录在案后,方可按规定程序恢复供电。
-
五、 根本预防措施
-
正确选型:
-
根据环境选择合适的防护等级(IP)。户外设备通常要求IP65及以上;对于可能被水冲洗的区域,应选用IP67的设备。
-
-
规范安装:
-
确保电缆引入装置拧紧并夹紧电缆。
-
所有冗余入口用金属盲塞封堵。
-
按对角线顺序和规定力矩紧固螺栓。
-
-
定期维护:
-
将密封件和隔爆面检查作为定期维护的核心内容。
-
定期检查密封圈弹性,及时更换老化件。
-
-
加装辅助措施:
-
对于易产生凝露的场所,可在箱内安装防爆型加热器或自动控制型防凝露装置,保持内部干燥。
-
结论
防爆电气设备进水,是一次严重的安全警报。它警示我们,防爆安全是一个动态的、需要持续维护的系统工程。任何对“密封”和“完整性”的忽视,都是在瓦解安全的基础。
牢记:对于防爆设备,防水就是防火,防水就是防爆。 唯有通过正确的选型、规范的安装、严格的巡检和及时的维护,才能确保这些“安全卫士”在任何时候都处于最佳状态,真正守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下一篇:防爆电机修理及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