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电机和变频电机结构上的区别

普通电机
(通常指工频电机)和变频电机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为了应对变频器驱动所带来的特殊挑战。
普通电机设计为直接由50Hz(或60Hz)的固定频率和固定电压的交流电驱动。而变频电机需要承受由变频器输出的高频PWM(脉冲宽度调制)波,这种波形含有高次谐波,会产生诸如电晕放电、轴承电流、额外发热等问题。
以下是它们的主要结构区别:
核心区别一览表
详细解释
1. 绝缘系统 (最重要的区别)
普通电机:由正弦波电网直接供电,电压变化平缓。其绝缘系统只要求承受工频电压。
变频电机:变频器输出的PWM波类似于一系列急剧上升下降的方波脉冲,会产生很高的电压变化率(dv/dt)。这些脉冲会在电机绕组上产生过冲电压,峰值远高于额定电压,容易击穿匝间绝缘。同时,高频脉冲会导致电荷在绝缘材料上不均匀分布,引起电晕放电,长期会腐蚀绝缘层。
结论:变频电机必须使用更厚的绝缘漆、更耐电晕的电磁线(如采用纳米粒子填充的漆包线)来应对这些挑战。
2. 冷却方式
普通电机:其冷却风扇与电机主轴同轴连接。电机转速降低,风扇转速也成比例降低,冷却风量大幅减少。如果在低频下长时间高扭矩运行,普通电机会因无法散热而烧毁。
变频电机:配备一个独立的、由单独电源供电的冷却风扇。无论主轴转速如何,这个风扇始终以额定转速运行,提供恒定的冷却风量,确保电机在低速运行时也能得到有效冷却。
3. 轴承系统
普通电机:三相电源对称,轴电压很低,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的轴电流。
变频电机:高频PWM波会导致共模电压,通过寄生电容在电机转轴上感应出轴电压。当电压累积到足以击穿轴承油膜时,会产生轴电流(EDM,电火花加工效应),对轴承滚道造成侵蚀(产生凹槽、斑点),导致轴承过早失效。变频电机通过使用绝缘轴承或接地电刷来引导和消除轴电流。
总结与建议
普通电机: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绝不能长期用于低频(<25Hz)运行,否则极易过热烧毁或绝缘过早老化。仅适合直接工频运行或偶尔软启动的场合。
变频电机:针对变频驱动全面优化,结构更复杂,成本更高。但它能在宽频率范围(例如5-100Hz) 内安全、可靠、高效地连续运行,寿命更长。
选择指南:
如果电机始终运行在接近50Hz(如45-55Hz),且对调速要求不高,可考虑普通电机。
如果需要电机在宽范围调速,尤其是需要长期低速运行,则必须选择变频电机。
上一篇:增安型防爆电机最高工作温度的确定
下一篇:论爆炸危险区为何必须使用防爆工具